现代高产能母猪的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2020-11-13 21:49:16

 猪太傅饲料

随着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与推进,我国近十年来不断向欧美国家引进大量的高生产性能种猪,如法系、丹系加系、新美系等,加快了我国生猪遗传改良的进程种猪繁殖性能及生性能得到了很好的遗传进展,大大地提高了后代猪的产仔数、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及瘦肉率等饲养高产能已成为我国生猪饲养的潮流。

                                                                              △樟树市付总用料感受专访


一、我国现代高产能母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高产能母猪在过去的30年中,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从母猪的产仔数、泌乳量、断奶窝重、年产胎次等数据表明母猪的产能不断提升,因此过去的饲养模式和营养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新品种猪的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养猪场母猪繁殖效率低下、种猪利用率低,年淘汰率高达52%。实践证明母猪被淘汰的原因与饲料营养有关的因素占67%。品种越好,淘汰率越高,尤其近几年引进的法系、丹系、加系长白、大白及二元母猪,依然照搬过去的饲养模式和营养标准,造成种猪的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现代高产能母猪普遍存在以下6大问题:

1、繁殖性能差:激素分泌紊乱,发情率低,排卵少,受孕率低,产仔数低,使用年限短。

2、生产性能低:肠道健康状况差,饲料转化率低,仔猪出生重小,弱仔多,生长速度慢。

3、母猪亚健康:免疫力低,抗病力差,眼屎、泪斑、毛孔出血多,肢蹄病多,淘汰率高。

4、繁殖障碍多:便秘,难产,产程长,死胎、木乃伊高,子宫炎多,断奶久不发情。

5、奶水品质差:乳腺发育不良,奶水不足甚至无乳,断奶小。

6、母源抗体低:仔猪发病率高,僵残猪比例高,各阶段猪只成活率低。


二、现代高产能母猪营养调控技术


现代高产能母猪繁殖阶段多,且生理特点复杂。不同繁殖阶段,生理特点不同;不同生理特点,营养需求不同。为了真正发挥“高产能母猪”的生产潜力,提升母猪的PSY和LSY水平,充分运用好“母子一体化营养”和“抗病营养”技术相结合。笔者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营养调控技术:

1、调节母猪免疫力水平,改善母猪自身亚健康,充分发挥母猪遗传潜力;

2、采用润肠通便技术,提高母猪采食量,不便秘,减少母猪内毒素;

3、补血益气健脾胃,缩短产程,减少死胎,提高仔猪活力;

4、调理孕激素水平,促进乳腺发育,提高奶水品质;

5、调节雌性激素分泌,提高发情率和排卵数,提高受胎分娩率及产仔数;

6、采用中草药调理,提高母猪健康度,降低仔猪感染压力,提高仔猪成活率。


三、现代高产能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我国大部分猪场的母猪没有按照母猪生长与繁殖阶段的生理特点的营养需要,实行阶段营养饲喂,喂错料或饲喂量不对,没有做好母猪的膘情调控,造成母猪膘情不好、亚健康、免疫力低。后备母猪饲喂肥猪料或怀孕料,严重造成繁殖营养不足,营养储备不够,引起后备母猪不发情、不排卵等。饲喂蛋白质不足、能量过低、氨基酸不平衡或维生素、矿物元素不足等,均会影响卵巢、卵泡、乳腺的发育,让母猪不发情,不排卵、泌乳力差等。长期缺乏VA、VE、VC或矿物质( Ca、P、K、Na) 会引起内分泌机能紊乱, 都会导致性机能减退、长期不发情、发情异常、假发情等。支链氨基酸不够,乳腺发育不好,造成产后没有奶水。因此营养不当会造成母猪繁殖系统发育不良,内分泌系统紊乱,亚健康,显著降低了母猪的繁殖效益。


(一)后备母猪的精细化管理


后备母猪的培育目标是种用价值,而非肉用价值,要让后备母猪使其体成熟与性成熟平衡发展。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和排卵数,提高受孕率和产仔数。从而提高后备种猪的利用率,防止二胎综合征,降低母猪的淘汰率。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喂模式与生长育肥猪截然不同,应做好青年母猪的五阶段饲养管理。

 

猪太傅饲料  

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程序


后备母猪在50公斤时就要开始初选、分栏饲喂,饲喂后备母猪前期料(猪太傅小情人1段),并且严格控制生长速度,有助于骨骼、肢蹄的发育、拉骨架,有助于体成熟;同时也利于繁殖营养的储备,使其达到性成熟。此阶段不能饲养过肥,过肥影响后备母猪的发情和排卵。

后备母猪在100公斤时选,对于外型的筛选尽量靠近母种用特征,符合本品种种用价值的母猪筛选出来混群饲养,开始打后备母猪疫苗。此时应该饲喂后备催情料(猪太傅小情人2段),采用催情饲喂,增加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等,提供中高能量和中高蛋白水平的均衡饲料,有助于子宫、卵巢、卵泡发育,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和排卵,提高后备母猪的配种率和受孕率。

 

猪太傅饲料


2、后备母猪的配种管理要求

后备母猪100公斤后要加强光照,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6小时,光照强度100lux,有利于刺激下丘脑分泌雌性激素FSH/LH,有助于初情期的到来。同时165日龄开始每天赶公猪诱情,人工压背刺激母猪发情,提高发情率。后备母猪初配日龄达到225-240日龄,配种时背膘厚度应达到14-16mm(p2位点测量),体重140-150kg,在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发情的时候配种。三元母猪由于臀部丰满,骨盆腔较窄,因此不能配种过早,容易造成难产。三元母猪首选长白公猪,次选大白公猪,不建议用杜公配种,防止毛色分离,产生杂毛猪。三元母猪的初配体重建议150-160kg。


(二)经产母猪的精细化管理


经产母猪的饲养目标是:受孕率高,产有效活仔数多、出生重均匀;母猪体况适宜、乳腺发育良好,产后奶水充足,仔猪断奶重大;母猪产程要短,产后恢复快,断奶发情间隔短。母仔健康,年产胎次多,使用年限高,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潜力。经产母猪繁殖生理阶段较多且复杂,因此应把经产母猪划分为七阶段饲养管理。

猪太傅饲料


1、怀孕前期(配种至妊娠70天):饲养管理目标是提高妊娠母猪的受孕率和胚胎成活率。此阶段应进行严格的限饲,饲喂低能量的怀孕母猪料,日喂2.0-2.2kg,利于受精卵顺利着床。此阶段如果高能量饲喂会抑制孕酮的分泌水平,增加胚胎的死亡率。控制体况,恢复哺乳期损失的体重或初产母猪自身生长需要,膘情控制在15-17mm。此阶段重点做好防流保胎、镇静抗应激工作,禁止混群饲养。


2、怀孕中期(妊娠70-90天):饲养管理目标是促进乳腺的发育。此阶段为怀孕母猪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过多的饲喂量会造成脂肪堆积在乳腺周围,影响乳腺发育,严重影响产后的泌乳力。此阶段仍然饲喂低能量的怀孕母猪料,适当控制饲料饲喂量,日喂2.4kg-2.6kg,背膘控制在17-18mm。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是防止母猪偏肥,影响乳腺发育。


3、怀孕后期(妊娠90-111天):管理目标是提高健仔数、仔猪初生重、均匀度和奶水质量;缩短产程,减少死胎,产后恢复快。此阶段是胎儿生长发育和乳腺营养储备的关键期,胎儿的2/3体重在妊娠后1/3时间生长,此阶段胎儿增重在1-1.2kg。此阶段应饲喂中高蛋白、中高能量饲料和平衡氨基酸的重胎期母猪料(或功能型的哺乳料),日喂3.0-3.5kg,背腰控制在18-20mm。


4、泌乳期管理:管理目标是让哺乳母猪达到最高的采食量、最大的泌乳量、获得最健康的仔猪;最小的断奶掉膘、最短的发情间隔。

1)哺乳母猪要吃得多、奶水好,体况好、恢复快、断配时间短;

2) 乳猪健康不拉稀,成活率高;

3)高泌乳量和优质奶水:仔猪哺乳期平均日增重达250g以上。

4)断奶发情早:断奶5-7天发情。

5)适口性好:产后7天日采食量达7kg以上。

6)日喂餐数:冬春季:3餐;夏秋季4餐;

7)分娩头3天不能喂多料,每天增加0.75kg,至产后8天实行自由采食。

8)确保饲料的新鲜度,防止霉变。

9)确保足够清洁的饮水。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度之间,湿度控制在60-80%。

10)断奶时背膘维持在14-16mm,体重损失控制在15kg以内。


四、小结

 

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母猪就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母猪的繁殖效率直接决定猪场的经济效益。好的品种赢在起点,需要好的营养做基础,根据母猪不同品种、不同繁殖阶段、不同生理特点、不同季节、不同体重与胎次等而提供全面、充足、均衡的饲料营养与饲喂模式,做好现代高产能母猪的高效饲养管理技术,才能充分发挥高产能种猪的综合生产性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猪太傅饲料

猪太傅饲料


回到首页
电话咨询
公司位置
QQ客服